网站导航

网站快捷键说明

客户端下载

微号

学院

更多分类
logo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笔记

荀子月

发布于: 中学生物整体归纳,中学知识, ,

浏览: 1,153 次
正文: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四、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如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如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揭示的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蛋白质不结合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DNA与RNA、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细胞核 无真正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有拟核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动物、植物、真菌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这6种元素大约占细胞总量的97%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
2、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1、形成过程: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2、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3、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毛发等。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
1、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1、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DNA与RNA比较:
(1)碱基不同:构成DNA的碱基是A G C T,构成RNA的碱基是A G C U
(2)五碳糖不同: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
(3)存在部位不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4) 结构不同:DNA是双链,RNA是单链
二、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元素组成:C、H、O
3、糖类的分类
(1)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
(2)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C、H、O,有的还含有N、P
2、常见脂质有脂肪、磷脂、固醇
脂肪的作用:储能,隔热,保温,缓冲,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有水的参与、运输养料和废物。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无机盐的作用:
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1)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出入细胞(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5、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氨基酸和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6、细胞膜特性:
(1)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2)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
(一)结构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布
1、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2、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三)成分
1、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2、含有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三、生物膜系统
(一)概念: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二)作用:1、使细胞具有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3、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四、细胞质基质
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
(一)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孔。
1、核膜是双层膜,其上有核孔。
2、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二)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4、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5、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6、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
7、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过程: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量,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三、糖蛋白(糖被)
1、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2、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自由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例如:水、O2、C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协助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氨基酸、K、Na、Ca等离子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4、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易变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 底物浓度:底物是指反应物
2、 酶浓度
3、 PH值:过酸、过碱都导致酶变性
4、 温度: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不同,高温使酶变性,低温使酶失活,温度升高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二、ATP的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判断为: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酶、场所都是不同的。
四、ATP的形成途径
1、在动物和人体内是通过呼吸作用形成ATP;
2、在绿色植物体内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ATP。
五、ATP的利用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量形式主要有:
1、渗透能:如细胞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机械能:肌细胞的收缩、精子鞭毛的摆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
3、电能:大脑的思考——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鳗体内产生的生物电;
4、化学能:小分子物质合成为大分子物质时的物质的合成以及物质的分解,即细胞内的物质代谢中;
5、光能:如萤火虫的发光
6、热能: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了。
六、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涉及的一些能源物质的约定俗成的叫法总结如下:
1、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3、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植物中的淀粉,动物中的糖原)
4、直接能源物质:ATP
5、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总反应式:C6H12O6 + 6H2O +6O2→ 6CO2 + 12H2O +大量能量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 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 C3H4O3+6H2O →6CO2+20[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
(1)产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2)产生乳酸:C6H12O6→ 2 C3H6O3+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
(3)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4)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CO2、H2O CO2和酒精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相同点 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讨论:
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绿叶中的色素
1、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占3/4的叶绿素和占1/4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白光为复色光,光合作用最强,单色光中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1、基粒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3、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3、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所需条件: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
2、进行场所:光反应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
3、物质变化:光反应是水的光解:H2O分解成O2和[H];形成ATP:ADP+Pi+光能→ATP;暗反应是CO2的固定:CO2+C5→2C3;C3接受ATP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ATP转化成ADP和Pi;
4、能量变化:光反应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1、物质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2、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汉文同学可用表格
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别 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
进行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H2O分解成O2和[H];形成ATP:ADP+Pi+光能→ATP CO2的固定:CO2+C5→2C3;C3接受ATP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ATP转化成ADP和Pi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系 物质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能量联系 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1、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则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产上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等。
2、温度
暗反应是酶促反应,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但温度过高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采取白天升高室温,来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来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炎热的夏天,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会下降。因为植物叶片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影响暗反应。
3、CO2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生产上应使田间通风良好,以供应充足的CO2。
4、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会影响CO2供给,使暗反应受阻,光合速率下降。
生产上应合理灌溉,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5、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如氮元素影响酶的含量;镁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等。
生产上应合理施肥。
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生物:光合作用是植物,有氧呼吸是一切生物;
2、场所:光合作用是叶绿体,有氧呼吸是线粒体(主要场所);
3、条件:光合作用是光、色素、酶,有氧呼吸是氧气、酶;
4、物质变化:光合作用是无机物→有机物,有氧呼吸是有机物→无机物;
5、能量变化:光合作用是光→ATP→有机物化学能,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化学能→ATP+热能;
(二)联系
1、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完成其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
2、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分解的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CO2。
汉文同学可用表格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区别 生物 植物 一切生物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主要场所)
条件 光、色素、酶 氧气、酶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ATP→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ATP+热能
联系 1、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完成其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
2、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分解的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CO2。

七、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所以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口诀: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
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不同: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不同: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隔开;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无丝分裂。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者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
(1)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不可逆转)
(3)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的潜能)
3、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经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动物细胞全能性
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版权声明:本站的相关作品军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