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网站快捷键说明

客户端下载

微号

学院

更多分类
logo

生物补充教材笔记

荀子月

发布于: 中学生物整体归纳,中学知识, ,

浏览: 1,081 次
正文:

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3、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6、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7、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8、植物吸水的方式:
①吸胀吸水: 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②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
9、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0、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
11、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b、散失: 95%~ 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12、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胞。)
13、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4、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4种.
15、交换吸附:根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16、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17、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交换吸附;二是主动运输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18、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是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9、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20、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21、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22、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一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二可以促进溶解在水中的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运输。三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的灼伤。
23、根内的水分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入到土壤中?这对植物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盐碱地或一次施肥过多等情况下,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根内的水分就会进入土壤溶液中,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就会造成植物萎蔫。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能导致植株死亡。
24、根是如何吸收矿质元素的?
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着水分最终进入根尖内的导管,并且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
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不仅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协助,而且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这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25、根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 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关:提供了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
(2)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是选择性吸收。
(3) 与吸收水的原理不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6、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的区别?
(1) 矿质元素与水分进入根细胞的方式不同。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矿质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2) 吸收的动力不同。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及根细胞与环境之间的浓度差,吸收矿质元素的动力主要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3) 吸收数量与外界浓度的关系不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即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与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数量一般不成比例。
27、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的联系?
(1) 矿质元素的吸收要溶于水,随水进入根细胞的内部。
(2)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随着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
(3) 矿质元素被根细胞吸收后又会影响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从而影响根对水分的渗透吸收。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3、自养型: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的来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叫自养型。
4、异养型:人和动物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9、体液:人体内的大量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分为两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10、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11、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12、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较高级中枢)。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1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17、侏儒症: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
18、巨人症: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
19、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20、呆小症:幼年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
21、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
22、激素纵向调节: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代谢加强。
23、激素纵向调节: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24、激素横向调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激素: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在血液内含量虽少,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机能活动和酸碱平衡却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调节作用。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26、靶器官、靶组织:不同性质的激素选择不同的器官、组织起作用,各种不同器官、组织对相应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组织。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 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10、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1、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2、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13、试述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性激素,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14、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分泌是怎样调节的?举例说明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简述)
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能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以使机体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就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15、试举例说明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这可以通过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来说明。
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则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但是 ,如果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引起“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只有当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协调作用时,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16、试举例说明相关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这可以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来说明。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促进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并促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升高。可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7、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的关系是什么?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成程度时,就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致过多;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致过少。
18、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是怎样进行调节的?请举例说明。
阅读和观看与性有关的书籍、电影、电视、录象时,这种刺激会作用于大脑皮层,下丘脑会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分泌性激素,使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使血液中性激素不会过多。
1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图4-11)。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的。
20、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2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不同:神经调节主要是以反射的方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作用。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联系: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4、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等8种。
5、试述糖类代谢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以后,有以下变化:
第一,一部分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第二,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除了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被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肌糖元是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第三,除上述变化外,如果还有多余的葡萄糖,这部分葡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6、试述脂类代谢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同时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
食物中的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消化,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被吸收以后,大部分再度成为脂肪,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在各组织器官中发生以下两种变化:
第一,在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常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存在。
第二,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再度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后直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或者转变为糖元等。
7、试述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被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以后,有以下四种变化:
第一,直接被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
第二,有些细胞除了能合成组织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一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例如,肝细胞能够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
第三,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把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
第四,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为含氮部分(也就是氨基)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为糖类和脂肪。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在同一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充足时才能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
(4)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糖类代谢发生障碍,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加快,当大量摄入糖和脂肪时,蛋白质分解减少。
2、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的学生,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就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脑组织含糖元极少,需要随时从需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当脑组织因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会出现上述低血糖症状。

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生物的生殖。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是指在母体的一定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一种无性的生殖细胞——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萌发并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叫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衣藻。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用一种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即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10、愈伤组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11、配子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12、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于卵式生殖。)
13、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被子植物。

1、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个体。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大致分为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
3、试述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
种子的形成主要是指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被子植物授粉以后,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逐渐发育成胚乳。
(1)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以荠菜为例。荠菜的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顶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顶端两侧形成了两个突起,逐渐发育成两片子叶。两片子叶之间的一些细胞发育成胚芽,胚体基部的一些细胞发育成胚根,而胚芽与胚根之间的细胞则形成胚轴。这样,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就构成了荠菜的胚。
(2)胚乳的发育
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结合。受精的极核进行有丝分裂,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大量的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构成了胚乳。
在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珠被发育成种皮。这样,整个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在合适的环境条件,种子就会萌发并长成幼苗。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1、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2、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3、卵裂:早期的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是减数分裂。
4、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光与动物的活动时间也有关系。温度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温度的高低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也有影响。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叫做种内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5、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关系叫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6、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这种现象叫竞争。
7、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8、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9、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警戒色。
10、拟态: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

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1、直接使用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3、潜在使用价值。
3、简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答:1、物种丰富;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3、经济物种丰富;4、生态系统多样性。
4、简述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答: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6、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
7、温室效应: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8、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9、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

版权声明:本站的相关作品军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