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网站快捷键说明

客户端下载

微号

学院

更多分类
logo

长大语文题型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

123456

发布于: 中学知识,中学语文整体归纳, ,

浏览: 1,149 次
正文:

一、积累和应用。

1.古诗文默写。(10分)

注意:①长期背诵,不要掉以轻心。(利用形声字、潮汕音、相同偏旁去理解记忆)

②不写错别字(同音字,相似字) 考试中要回头及时检查。

2.字词积累。(4个词语,4分)

注意:①复习内容: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和中考复习资料中的字词练习。

②考试大都为常见字、或者相同偏旁,不建议刻意大量去记去背。

3.词语应用。(选择题)

①成语运用。要求掌握中学生常见成语。(考虑褒贬性;成语适应的语境;曲解成语的意思)

②词语选择。(近义词之间最大的不同来自于不同的字,注意理解分析、比较)

4.病句。(择题分)

(☆考试选择题比以往增多,要求一定要尽量全部拿下。)

要求:①看清题目(要选择病句还是正确的句子.)

②解题技巧(一招制胜,逐个排除,能判断病句类型)

③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肯否不定等。

5.仿写句子(4分)

(1)仿写。

注意:①按照要求,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入手,一般用对照或同类来构思。

②要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通顺,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

(2)给词语写句子。(☆主题+用词+关联词+修辞+字数。弄清楚题目有多少要求)

注意:①挑选容易、同类、合适主题的词语。

②开头就切入主题,尽量使用常见修辞,再用上关联词或词语。

③要求写一段话时,不能少于三句,否则会扣分。

(3)口语交际或材料分析题。

注意:①语境,也即场合,说话要得体。

②是否得写称呼、问候语、结尾的祝福语。

★注意:文字材料:要读懂材料,掌握每个材料的主要信息,根据材料联系实际。

表格材料:透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纵比横比,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

第二部分、阅读(20+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要求:中考篇章,篇篇过关。(☆字、词、句、理解、感悟)

课内文言文阅读以八年级下册为重点。

重点推荐篇目:《★醉翁亭记》《陋室铭》《湖心亭看雪》

2.课堂上老师复习的重点课文,以及文言文练习。

注意:①要多去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

3.字词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注意:①课文下的注释。(☆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完整翻译的句子)。

②句子翻译一定要对号入座,重点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4.选择题考查课文理解。(要复习文章的主旨,重点语句的理解或者翻看课堂笔记)

5、还要注意的是:☆选择题错误的一项大都是较为细微的错误,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务必仔细认真。可以按照复习资料,请看每个错误的选项错在了什么地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考查字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选择题

(A根据文言文掌握的字词解释。B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词语的解释。)

2、掌握断句(划分节奏)的方法。

①依据平时的朗读习惯。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

③参考一些特殊的位置:主语后,“而”字前,“者”字后等。发语词:如、夫、若夫等在句首;语气词:吗、也、乎等在句末。 ④根据主语的改变。

⑤根据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规律):例如是否有对偶,是否有相同的句式(字数一样)

3、结合文章,评价文章的某种现象或者某个人物。结合现实,发表自己的对文字观点的看法或对文章的启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1、答题技巧要牢记:

(1)粗细阅读 (2)看分答题(3)据线答题(4)分点答题(5)规范答题
(☆补充:如有联系实际回答的要求,发表看法时记得结合生活例子)

2、组织答案要严密:

(1)原文摘抄(2)联系上下 (3)概括总结

3、任何题目都要读懂题目要求,因为题目中有可能泄露答题范围等一些信息。

4、两道选择题一般考察与原文对比的。
(☆注意: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概文意。做选择题时要回到原文对比选项,经过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5、议论文知识介绍:

(1)论点的确定:标题 开头 结尾 概括。

(2)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是突出强调。)
⑤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
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
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
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
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说明文知识介绍:
1、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作比较④作诠释⑤打比方

⑥摹状貌⑦下定义⑧列数字⑨列图表⑩作引用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语言:表示(限制、估计……)+意思解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考查词语或者句子赏析。

(要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或者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再回答表达效果)

2、语文阅读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记叙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第一段作用: 内容: 开篇点题,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结构: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最后一段作用:内容: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结构: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写法特点:托物言志 埋下伏笔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象征手法 对比衬托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为文章拟标题。(如何拟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A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B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感情,推动小说或故事情节发展。

C物体描写: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连接小说中人物感情的纽带;还有它的象征含义;寄托或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如:某种特定的花)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1)构思新颖(尽量避用第一立意)

2)主题突出

3)明确文体(记叙为主)

4)写好开头a、开门见山 b、设置悬念 c、名言诗歌 d、先声夺人 e、由物导入 f、抒情导入……

5)收尾有力a、首尾呼应 b、议论升华c 、巧用省略d、自然结尾

注意事项:

①读懂导读对文章写作的启发。(导读对文章其实往往隐含写作限制)

②不忘标题在第一行以及正中,尽量有用话题当标题。

③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不忘保持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改。

④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逗到底,使用好其他标点符号,如感叹号,省略号等。

⑤第一段不要超过6行。整篇行文不要少于3段。

⑥注意真情实感,注意材料的选择,才可以打动人心。

⑦语言流畅,注意使用上常见修辞,用上优美的词句。

⑧引用诗句,化用歌词,语句幽默,展现文采。

(附:中考考场可以酌情加分的项目: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

版权声明:本站的相关作品军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