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网站快捷键说明

客户端下载

微号

学院

更多分类
logo

生物名词解释

天使

发布于: 中学生物整体归纳,中学知识, ,

浏览: 1,524 次
正文:

高三生物名词解释总结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生物工程学:也叫生物技术。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0、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1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
12、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13、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14、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
15、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16、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17、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8、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9、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20、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21、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2、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同则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3、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核酸的一类,含有脱氧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5、核糖核酸(RNA):是核酸的一类,含有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2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成成分相同的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含氮碱基。
27、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8、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29、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30、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32、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33、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34、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35、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中具有特异性。
36、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37、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8、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39、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40、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41、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
42、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4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4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4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4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47、赤道板:是指细胞中央一个平面,相当于地球赤道的位置。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4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4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50、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即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51、细胞的癌变(癌细胞):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52、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53、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
54、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55、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5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7、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58、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59、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60、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6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62、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
63、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64、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6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66、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67、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68、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4种.
69、交换吸附:根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70、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71、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
72、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73、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74、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75、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76、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糖类、脂肪。
77、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8、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等8种。
79、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
80、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可喝浓糖水缓解症状;当低于45mg/dL时会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这是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造成的,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81、体液:人体内的大量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分为两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8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8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84、内环境: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85、缓冲对: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86、稳态: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87、呼吸作用(生物氧化):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88、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89、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90、发酵: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9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9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93、自养型: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的来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叫自养型。
94、异养型:人和动物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
9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
9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
9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9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99、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100、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101、琼脂:有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所不能穿过的。
102、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103、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部分的运输。
10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10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利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6、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107、生长素的产生、合成和运输: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或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108、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09、下丘脑:即丘脑下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较高级中枢)。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10、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11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1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113、侏儒症: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
114、巨人症: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
115、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116、呆小症:幼年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
117、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
118、激素纵向调节: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代谢加强。
119、激素纵向调节: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120、激素横向调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121、激素: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在血液内含量虽少,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机能活动和酸碱平衡却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调节作用。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122、靶器官、靶组织:不同性质的激素选择不同的器官、组织起作用,各种不同器官、组织对相应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组织。
12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124、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125、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126、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7、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128、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129、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130、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31、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132、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33、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34、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135、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等,它们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136、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得多。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137、印随: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138、模仿:幼年动物主要是通过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来学习的,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139、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生物的生殖。
140、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4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142、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143、出芽生殖:是指在母体的一定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144、孢子生殖: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一种无性的生殖细胞——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萌发并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叫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衣藻。
145、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146、嫁接:用一种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14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即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148、愈伤组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149、配子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150、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于卵式生殖。)
151、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152、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153、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被子植物。
154、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
155、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156、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57、联会:发生在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158、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叫做四分体。
159、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个体。
160、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161、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162、卵裂:早期的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是减数分裂。
163、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164、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165、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166、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167、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8、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169、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170、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链。
171、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17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173、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74、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175、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76、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177、转移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信使RNA(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178、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179、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180、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18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18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18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18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8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18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18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18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18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9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9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9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9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9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9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9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叫隐性遗传病。
19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198、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99、基因的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常常连在一起不相分离,进入配子,这种现象叫基因的连锁。
200、基因的互换: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互换的现象,称为基因的互换。
201、不完全连锁遗传:雌果蝇的遗传,基因既有连锁,又有互换的现象。
202、完全连锁:雄果蝇的遗传只有连锁,没有互换。
203、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04、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05、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206、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207、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208、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09、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10、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自然突变。
211、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212、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13、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14、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1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颠倒或易位等改变。
21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1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218、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个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二倍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219、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个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多倍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的体细胞是6n,42条染色体,则一个染色体组是3n,21条染色体。)
220、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一倍体。
22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22、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223、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24、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225、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226、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发生异常。
227、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228、直系血亲: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3代和向下推数3代。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229、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230、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叔(姑)侄,姨(舅)甥。
23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32、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33、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234、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35、物种形成三环节:① 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 自然选择 ③ 隔离
236、隔离: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37、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例如东北虎与华南虎。
238、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例如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的不能交配;马和驴杂交后代骡不可育。
239、五界说:生物界分成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40、人类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241、无土栽培:是指利用溶液培养法的原理,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种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技术。
24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4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叫做种内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44、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45、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关系叫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46、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这种现象叫竞争。
247、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248、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249、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警戒色。
250、拟态: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
25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52、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253、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25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55、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5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5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5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5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260、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26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6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26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2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6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66、温室效应: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26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68、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69、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70、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271、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
272、土壤污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且这些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承受能力,从而使土壤的质量下降,叫做土壤污染。
273、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
274、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275、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276、自然选择: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277、化石:是古代生物保存在地层里的遗体、遗迹、遗物等,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证据。
278、同源器官:是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如鸟的翼、蝙蝠的翼手、鲸的鳍、马的前肢和人的上肢。
279、同功器官:起源和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形态和功能却相似的器官。如鱼的鳃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肺;鸟的翼和昆虫的翅。
280、同源同功器官:起源和功能均相同的器官。如鸟的翼和蝙蝠的翼手。
281、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
282、共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共显性。
283、拟核: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核,而是在细胞内的一个区域内有丝状的DNA分子,但是没有核膜包围这个区域,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功能。因此叫拟核。
284、二氧化碳的固定: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从外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直接被氢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一种含有五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
285、主动运输: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86、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也叫被动运输。
287、
公式: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3、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4、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5、在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版权声明:本站的相关作品军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