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网站快捷键说明

客户端下载

微号

学院

更多分类
logo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天使

发布于: 中学知识,中学语文练习习题, ,

浏览: 1,079 次
正文: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家、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国美学保持了最持久的张力。它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既非纯粹乡村,也非纯粹城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人,无论是居于乡野渴望都市,还是立于都市回望乡村,均意味着两者对人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昭示了一种可能的完美生活。对于中国美学而言,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仍然只是美的现实形态,而不是理想形态。在理想层面,则要进一步克服分离,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这种努力是存在的,主要体现为文人造园运动。生活于城市的士人通过园林筑造,为自己营造出乡居生活的审美幻象,从而使原乡焦虑得到抚慰。与此一致,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更要通过将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使城市获得家园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主导着中国美学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
B.城市作为美的另一个制造和传播中心,与乡村、田园、自然山水一样,也能够主导中国美学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
C.相对乡村来说,城市拥有更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优势,因而能在更大范围里主导审美风尚和制定审美标准。
D.中国美学的城乡二元性从古至今都存在,要理解它,就要对古代的士人阶层的生存命运有一定了解。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传统中国,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也成为能工巧匠的聚集地。
B.中国山水田园诗画,虽以摹写自然见长,但展示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大都只是城中士人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C.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存在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理智上出于功利目的,必须走向城市,情感上却又固恋和忠诚于乡村。
D.中国美学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是城市与乡村之间所能维持的微妙的平衡,将城市与乡村放在同等位置,中国美学才能保持最持久的张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催生了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作为美与文化的容器,城市能够聚集较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活动。
B.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城市生活却似乎得不到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情感认同,他们更愿意生活在乡村。
C.居住在乡野间的人可能会羡慕都市生活,而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也会向往乡村生活,理想的生活形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
D.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事实上和古代文人的造园运动一样,都是想要在城市中营造出乡居生活的氛围,来获得家园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远去的邮驿
陈芳烈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 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表明了民间通信不畅的现实情况。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负担,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一走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驿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专题规范练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分值:18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天人合一:灵魂安顿的幻象
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华夏民族就渴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成为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是苍天,是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是皎洁的月光,满天的星斗;是汹涌澎湃的巨流和海洋,潺潺的流水与小溪;是巍峨高耸的峻岭,一望无际的旷野。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到了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也就是说,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是一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自然中的和风和雨、绚丽的阳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喜乐,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了大自然的哀怒。这些自然现象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也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天地之用皆我之用”。他把天地间的万物都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即所谓“天地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仁者”的观念。这种哲学观以仁为本,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事实上,“天人合一”这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早在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形成了。儒家思想之核心在于强调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而非外在的关系,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天道就是人道,二者不可分离。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易经》则把天地看作是生命的来源,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人类则是天地万物产生的,人和天地万物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乾坤二卦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卦。乾是纯阳,代表天,以龙为象,而龙象征着水中之物,又能升至天空。因此,天并不是远离生命的宇宙空间,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生命的来源。坤是纯阴,代表地,以马为象,而马象征着地中所生之物,又能不断生息繁衍。因此,地不是没有生命的荒漠之原,而是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的源泉。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人类若有了对自然的敬畏,又有了对中国文化所十分重视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就不仅可以在这地球上安全地栖息,而且可以诗意地栖居。天人是否合而为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上,必须有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和自然的那份和谐。这种和谐只要存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能存在,反之就只是一种空想。人口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平衡。人类智慧的强大是世间万物所不能及的。今天人类已在应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倾斜。人类与自然,只有处于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永恒生存的和谐之中,才是长久之道。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远古的神话传说里就有所表现。
B.“天人合一”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董仲舒、张载、程颢等人对这一思想都有过精辟的阐述。
C.“天人合一”思想在早期的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已经萌芽,董仲舒等人提出的“天人相类”思想使“天人合一”思想更趋成熟。
D.“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其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中的“天”实指人以外的大自然,月光星斗,绿树芳草,大海高山,原野溪流,都在“天”的范畴之内。
B.大自然变幻无常,有时和风和雨、阳光绚丽,有时则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董仲舒认为这是天的喜乐和哀怒。
C.“天”的喜怒哀乐实际上是大自然自身运动的表现,也是人类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
D.程颢把天地间的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大自然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同样也是人类自身的运动与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强调的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即突出人道和天道的一致性,强调天道就是人道,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
B.乾卦和坤卦分别以龙、马为象,形象地揭示了天地是生命来源的意蕴,从而说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暗含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C.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可狂妄和武断,敬畏自然,用审美的而不是功利的态度看待自然,才能在地球上安全地栖息,诗意地栖居。
D.“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平衡,不是长久之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创意缺乏文化底蕴“拔不了高”和设计不懂国际语言“走不出去”的问题,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丝路艺术是因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与世界相融合、与商品相结合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变革带来人们消费习惯变化,文化不断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艺术作品与消费产品边界日趋模糊的条件下,有着深厚背景和丰富积淀的丝路艺术将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
丝路艺术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运用了东西方的艺术语言,融汇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是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商品贸易同时进行的还有艺术交流。古代印度、希腊、罗马、波斯甚至是埃及的艺术都曾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与中国艺术相遇,其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也有过妥协与取舍,最终形成了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艺术史上绽放奇光异彩的唐代宫廷乐舞《十部乐》,就是由自南北朝时期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舞和中原传统的《燕乐》《清乐》结合而成的。
丝路艺术很早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的结合,艺术随着商品实现了传播,又提升了商品的市场价值,是产业化的艺术形式。考古发现证明,早期中原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铜镜等“奢侈品”,输入的商品多是青金石、和田玉等珠宝玉石和珍贵的皮毛、香料。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贸易日渐繁荣,商品流通量激增。出于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在外销商品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装饰,并逐渐传递到日常的应用当中。以东南沿海地区的“外销瓷”为例,从唐代开始,在专为外销而制作的瓷器中,就出现了为满足国外客户要求设计的独特造型和图案纹饰。1998年,在印尼海域打捞出大量外销瓷,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造型与纹饰,不仅使外销瓷深为各国人民喜爱和追捧,也影响了此后宋元明清时期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瓷器艺术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路线经常会有所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敦煌都是必经之地。因此,丝路艺术在敦煌表现得最为集中,沉淀也最为深厚,特别是莫高窟凭借宗教的力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莫高窟也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自19世纪末以来,敦煌艺术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围绕莫高窟展开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敦煌艺术能够在海外被顺畅地接受和传播,与其融汇东西方艺术精华的特点密不可分。多年来,国内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利用,主要集中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领域,而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薄弱。敦煌艺术大多是以单纯的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与其他产品深度结合方面还少有建树。当前,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艺术与产品的结合带来了新的可能,在越来越重视设计的时代,如果能够把敦煌艺术的图形元素和造型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上,无疑会迅速而有效地提升“中国设计”的国际化水平,使“中国设计”更快捷、更广泛地融入世界商品贸易市场。
当然,单纯地提升设计水平,并不意味着市场份额会随之自动增长,要赢得市场还需要品牌的支撑和制造的支撑。几十年来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积累了全球领先优势,但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设计制造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丝路艺术”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路艺术具有与世界相融合、与商品相结合的特点,是因为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B.丝路艺术是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融汇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运用了东西方的艺术语言。
C.丝路艺术是产业化的艺术形式,很早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搭配销售,艺术随着商品实现了传播,又提升了商品的市场价值。
D.莫高窟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丝路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艺术沉淀也最为深厚。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需要的原因,是创意缺乏文化底蕴“拔不了高”、设计不懂国际语言“走不出去”等。
B.古代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埃及的艺术在丝绸之路上与中国艺术相遇,经过矛盾与冲突,妥协与取舍,最终形成了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艺术形式。
C.早期中原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多为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输入的商品多为青金石、和田玉等珠宝玉石和珍贵的皮毛、香料。
D.敦煌艺术引发世界范围的关注,围绕莫高窟展开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海上丝路艺术融汇东西方艺术精华的特点密不可分。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部乐》由自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舞与中原传统的《燕乐》《清乐》融合而成,这表明与商品贸易同时进行的还有艺术交流。
B.因为在外销商品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装饰,并逐渐传递到日常的应用当中,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商品流通量激增。
C.在印尼海域打捞出大量外销瓷,其造型与纹饰能说明我国唐代在专为外销而制作的瓷器中,就出现了为满足国外客户要求设计的独特造型和图案纹饰。
D.国内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利用主要集中在艺术创作领域,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薄弱,此外,与其他产品深度结合方面还少有建树。
专题规范练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分值:18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国产青春片该何去何从
许云泽
2015年电影暑期档,青春片一如既往地成为重头戏。6月19日,陈国富监制、肖洋执导的影片《少年班》上映,拉开了今夏青春片的大幕。7月初,《小时代4》《栀子花开》和《少女哪吒》密集上映,着实占据了暑期档大半壁江山。
青春片的势头走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影生产对受众群体的“精准投放”。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核心观影人群中,“本科及大专”的占比81%,“硕士及以上”的占比10%,累计超过90%。正是这批80后和90后,构成了中国最有活力的观影人群。
然而,国产青春片的质量水准和它在数量上的“春天”恐怕并不能匹配。除了后续乏力的票房表现以外,青春片的口碑也正面临滑坡。有评论这样总结当下的国产青春片:爱情就是怀孕,离别就是出国,伤痛就是有角色人物去世。细腻的情绪体验被简单粗暴的桥段窠臼替代,并且这些情节之间,往往都是突兀的。无论是从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还是从剧情内在的情感与逻辑来看,大多数青春片都表现欠佳。
青春片除了堆砌消费标签、占据市场份额,应该在作品的内容和内涵上做怎样的努力,是创作者们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今年,有两部上映作品值得关注,一部是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关注在横店影视城当群众演员的年轻“横漂”们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以质朴的表演风格和富有颗粒感的镜头表达,营造了真实可感的现实;另一部是李霄峰导演的《少女哪吒》,以乖张的故事设定和诗性的镜头语言,试图对青春话题做个体经验的解读。这两部作品,虽然在叙事和制作方面都存在不足,但至少摆脱了桥段、标签的窠臼,对青春题材的电影来说,对现实的把握,对人物内心的倾斜,都不失为有效的努力方向。
如果我们放眼世界电影市场,日本和美国算得上青春片的“熟地”。在日本,青春片的类型丰富而细化,讲述纯爱的有《前路漫漫》《恋空》等,表现残酷青春的有《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等,都是上佳的代表作。在美国,青春片往往作为一个形式,承载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如《死亡诗社》《在路上》等作品。相较而言,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无论是风格类型、情节设置,还是人物设定、表现方法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
青春是每一代人都会反复咀嚼的重要回忆,既有时代的共性,也有个体的特性,既有奋斗的、热血的,也有迷茫的、挫折的。青春这个话题之下,有事、有理、有情、有人,然而最重要的是,有真实,有梦想,这可以说是艺术表达经典的主题。电影人除了要有市场意识以外,更应该从复杂的现实与内心做起,不负青春真诚的希望。
(摘自2015年7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国产青春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产青春片成为2015年电影暑期档的重头戏,《少年班》《小时代4》《栀子花开》《少女哪吒》等在6、7月份密集上映。
B.国产青春片的势头走盛和中国最有活力的观影人群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和90后为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C.国产青春片中的《我是路人甲》,以独特的视角、质朴的表演风格营造了真实可感的现实,值得关注。
D.国产青春片中的《少女哪吒》,以乖张的故事设定和诗性的镜头语言,对青春话题做出了个体经验的解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产青春片的质量跟不上数量的发展脚步,一些青春片面临票房后续乏力和口碑不断滑坡的不利局面。
B.当下的国产青春片都以“离别就是出国”“伤痛就是有角色人物去世”等桥段窠臼替代了细腻的情绪体验。
C.国产青春片虽然在数量上迎来了“春天”,但从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剧情内在的情感与逻辑来看,大都表现欠佳。
D.和美国、日本的青春片相比,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在风格类型、情节设置、人物设定、表现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片创作者们除了要考虑堆砌消费标签、占据市场份额,还必须在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以及作品的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做出努力。
B.《我是路人甲》《少女哪吒》两部作品对现实的把握和对人物内心的倾斜,可以作为今后青春片创作的努力方向。
C.在日本,青春片的类型丰富而细化,在美国,青春片往往作为一个形式承载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D.电影人有市场意识,从复杂的现实与内心做起,让青春片有事、有理、有情、有人,就能不负青春真诚的希望,成就经典作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追逐彗星之旅
苗 千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赛塔号”航天器,在太阳系内飞行了64亿公里之后,于2014年8月6日在太阳系中与67P彗星汇合,并且释放出菲莱着陆器,这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又一个历史性事件。菲莱着陆器在彗星核上所进行的科学实验,传回地球的实验数据都将永久地改变人类对彗星研究的状况,也会极大地帮助人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以及生命的源头。
罗赛塔计划的研究者首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一颗彗星,科学家们喜欢选择那种表现活跃的彗星,因为它们可以在太阳系内的不同轨道被观测到。它的运行轨道最好接近黄道面,这样更方便着陆和研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颗彗星运行到太阳系内部的时间必须与“罗赛塔号”到达的时间相符合。
罗赛塔任务首先选中的目标是46P韦坦伦彗星,后因火箭发射失败被迫推迟到2004年。这时,67P彗星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它的轨道周期很短,只有6.45年,自转周期也只有12.4小时,属于极为活跃的彗星。科学家们通过分析67P彗星的运行轨道发现,直到1840年,它与太阳最近的距离也有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倍,这无法使它自身携带的冰挥发而形成彗尾,因此也就无法被地球观察到。这颗彗星在1840年与木星有一次相遇,木星的引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轨道,使它更加接近太阳系内部。到了1959年,这颗彗星与木星又一次相遇,这使它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只有不到2亿公里,与地球也更近。而这颗彗星核心的密度要比水低很多,科学家们认为它的内部可能是一个松散或多孔的结构,这便于“罗赛塔号”支撑腿附着。而它表面可能含有碳和其他有机物质,这可能关系到在4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批有机分子的来源,以及生命的起源。
在10年的旅程中,“罗赛塔号”通过两块太阳能面板收集太阳能,最终,它在距离太阳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实现软着陆。研究这颗彗星对于理解地球上生命出现的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水,以及形成氨基酸所需要的有机物,最初可能都是来自彗星。
尽管成功着陆,但菲莱着陆在彗核表面一个崖壁之下,这不光影响到菲莱的稳固,而且挡住了菲莱用以发电的太阳能板。尽管这次意料之外的着陆过程让菲莱执行原计划中的研究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可能因电能耗尽而提前结束,但在11月13日,它还是发来了在彗核表面拍摄的历史性的第一张照片。人们收到了菲莱经由“罗赛塔号”发回的第一批实验数据,它发回的大量实验数据中包括67P彗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了人类向探索彗星的构成又迈进了一大步,也显示人类有能力探究自我生命的起源。
2014年11月15日00时16分,菲莱的电能耗尽,地球失去了与它的联系。融合了人类科学、技术和想象力的菲莱着陆器彗星探索似乎已经结束了,这已经算得上是一次超凡的成功。科学家们仍然期待,在2015年8月,随着67P彗星运行到它轨道上最接近太阳的地方,足够的阳光仍然有可能唤醒菲莱。而达姆施塔特的航天控制中心将继续控制“罗赛塔号”花费17个月的时间环绕这颗彗星,对它进行历史上最详尽的研究。
一个由目前宇宙中仅知的智慧生命制造的飞行器,在茫茫宇宙中飞行了几十亿公里,追逐着一颗彗星,在飞行了十几年之后最终在宇宙中汇合,之后它们将共同接近太阳。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通过电子信号,被传送到数十亿公里之外的一颗行星上,这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因之激动不已。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4.下列不属于科学家选择67P彗星作为执行罗赛塔任务的目标的原因的一项是(  )
A.67P彗星轨道周期和自转周期都很短,属于极为活跃的彗星,可以在不同轨道进行观测。
B.木星的引力作用改变了67P彗星的轨道,使它更加接近太阳系内部,与地球的距离更近,便于观察。
C.67P彗星核心的密度要比水低很多,科学家们认为它的内部可能是一个松散或多孔的结构,这便于“罗赛塔号”成功着陆。
D.67P彗星表面可能含有碳和其他有机物质,这和4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批有机分子十分相似。
5.下列表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菲莱着陆器传回地球的实验数据对人类研究彗星的状况乃至整个太阳系生命的全部过程有极大帮助。
B.罗赛塔计划必须考虑到彗星运行轨道便于着陆研究和它运行到太阳系内部的时间与“罗赛塔号”到达的时间相符合两个条件。
C.1840年之前,67P彗星因为距离太阳较远,无法使它自己携带的冰挥发而形成彗尾,因此也就无法被地球观察到。
D.罗赛塔计划最初并没有选中67P彗星作为计划的目标,后来火箭发射失败。2004年,67P彗星才意外进入科学家的视野之中。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菲莱在彗星上的着陆位置不好,导致它不能充分吸收太阳光,因此能量可能很快消耗完毕。
B.科学家研究彗星的价值在于理解地球上生命出现的过程,因为地球上的水,以及形成氨基酸所需要的有机物,都是来自彗星。
C.菲莱发回第一张彗星表面照片和第一批数据显示了人类有能力探索彗星的构成和自我生命的起源。
D.菲莱在太空飞行十几年之后,追上67P彗星并和它一起追逐太阳,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传到地球。

版权声明:本站的相关作品军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回复